818 人民拆政府現場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8月 19, 2013 雖然今天得上班、無法到內政部現場聲援,但願以昨晚參與現場的文字,讓更多人明白他們的訴求與行動,讓更多人願意關心關注。 公民,加油!被非法土地徵收的受害者,加油! 閱讀全文:queerology - 818 人民拆政府現場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有感 8月 06, 2010 台大周邊民宅的門聯都頗有意思,時常能反應屋主寫者的胸懷。 昨天看到一副印象深刻的:「芝蘭自啟山川秀,松柏長留天地春。」網上查了一下,是常用的對句。都說對文本的解釋,會適時反應讀者心之所慮。 喜歡這兩句話,自解:有所追尋的人,自會開啟一番人生秀麗之景;而身邊所能仰望、尊敬之人,一如松柏,是天地間的希望。 大貓的領會則是:一如工筆,一如潑墨。是以我比較喜歡前句,她愛後者。 想起一位長輩提過,真正能服眾者,不是以口宣傳的知識,如何了得,卻是待人處事的言行,有讓人敬佩、喜愛處,進而心生接近、學習之意。這才是真正的儒者──一種生活態度與方式。論語有言:「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能實踐此意涵者,稀矣。 學文之人,若無悲天憫人的襟厚,若無漸進積累的絲細,如胡適先生時常說的「勤謹和緩」。過於急進、貪得的功利之心,終究算計的不是真正的自利,卻是傷人害己、不顧公益的私利──不過是一短線炒作。 →閱讀更多
【女影特刊】紅絲帶女孩:帕斯堤的成長實錄 9月 12, 2015 注意了!10月9日,浪女、騷女、賤女、肖婆出籠狂歡 。 Queerology 接下來陸續有不同電影的觀後感,歡迎大家收看。這次我選的是關於帕斯提(HIV Positive)的紀錄片: 【女影特刊】紅絲帶女孩:帕斯堤的成長實錄 歡迎還沒買票的人, 先下載電影手冊 ,也可參考 批踢踢 the_L_word 版整理文章 , 多多利用ibon 購票 。 目前 單元講座 也已展開~ 關於電影 「當你覺得你需要一個朋友 跟你一起夢想人生 當你的快樂躲了起來 來找我吧 當你需要有人夜半守護你 當你覺得孤獨時 來找我吧 我會和你一起走、一直走 我是你的朋友、也是你的守護者 我是與你同船的那個人」 ——譯自影片中的歌曲 導演花了十多年,跟拍紀錄片的主人翁柯琳(Corinne),從 6 歲到 18 歲成年。 柯琳看起來和一般孩子沒有不同:白皮膚、臉上有點小雀斑、眼神帶點青少年的小憂鬱。導演喜歡拍她的臉部特寫,有時沈默、有點早熟。 柯琳是帕斯提,由母親垂直感染,媽媽在她六歲時過世。於是從小孩到成年的過程裡,養父母不時為她的身份煩惱:什麼時候才適合告訴她?評估她該不該出疾病的櫃?怎樣出櫃?擔心引起身邊朋友的恐慌及社交險境,柯琳的養父母,小心翼翼。... 繼續閱讀 →閱讀更多
[紀錄片] 我和我的 T 媽媽—熱線老同小組場紀錄 5月 29, 2016 (片花) 其實 NHK 播送時,在網路上看了一部份。但台語發音搭上英文字幕的違和感太重,正好熱線的老同小組有放映的機會,即便是用電腦投影和陽春喇叭擴音,畫質音質都不好,但和圈內的大家一起看,氣氛和映後座談肯定精彩。 約五十分鐘的紀錄片,故事一如直白的片名,處理的是導演黃惠偵和她的T媽媽之間的關係。父親家暴、母親帶著二個女兒離家躲避,生活的現實壓力,加上被迫進入婚姻的女同性戀,各種議題交織。 T媽媽為了生活,加入牽亡團,從辛苦的下腰練起,直到成為法師,為了生計,二個女兒從小也加入。導演說她六歲就進入了職場,現在四十歲應該可以退休了(笑)至於妹妹和她的二個女兒,也是從小邊玩邊學。牽亡是個即將消失的職業,相比於現在很紅的陣頭或電音三太子等等,喪亡陣頭裡也有階級之分,而牽亡通常是最低階層糊口的選擇。 影片的章節依序是招魂、超渡、入土,隨著關係的詢問與演進,推移著。其中一場餐桌的戲,導演將多年來的疑問「媽媽,妳愛我嗎?」直直丟出,也說出小時候父親對自己性侵的過往。媽媽沈默不語,但凝重的表情傳達著痛苦。導演說,這場戲是她拍片潛藏的動力、也是最主要要處理的議題—— 試著相互坦白一切、改變關係 。她將這場戲留到很後面才拍,因為理性上搜集的素材已經能成完整的故事,這場拍不成也沒關係;感性上則是自己也在醞釀準備這最後的一刻。 這場戲誠實、直面,衝撞議題的力道十足,讓人感到疼痛。如果說紀錄片的拍攝過程中,攝影機是一種侵入性的武器或工具,這場戲導演特意安排了三台攝影機的大陣仗、卻獨留二人的現場——是對母女二人的逼迫和面對。 也因為這樣的述說和開誠佈公,過往的傷痛才有解決的可能——家暴和性侵都不是受害者的錯,即便媽媽一輩子仍遭受家暴後續的傷害,男人死去之後陰影依然;而導演則以為媽媽不喜歡她,才讓她和爸爸一起睡⋯⋯。有人問,如果爸爸還在,對這部片的影響?導演說,應該是對媽媽的影響比較大,因為她至今仍活在恐懼中,男人的逝去才讓一切有被述說與療癒的可能。(也推薦這篇專訪: 《不再沉默》的倖存者──陳潔晧:我用生命證明,痛苦的記憶不是忘記就會過去 ) 這場戲的確改變了母女關係,甚至是整個家族的關係。因為拍片,媽媽有機會重新和手足們第一次一起掃墓,導演也詢問了阿姨、舅舅們對媽媽是同性戀的看法。 「自從我十歲時,有長輩對我說,妳媽是同性戀,是不正常、變態,我就決定我一定要為媽媽做些什... →閱讀更多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