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明醫師:新世紀蔬食文化‧腸道健康長保平安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10月 13, 2012 有機蔬食的概念,現在已有許多管道取得。這場演講是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的分享。王醫師準備了一百多張PPT,有醫學原理的講解分析、近世諾貝爾獎重要發明介紹,當然也有目前奶、蛋、魚、肉,如何遭受環境污染與大量生產所造成養殖的非人道境遇,十分不健康。有機蔬食與益菌排毒,也是對環境友善、尊重生命生態的連動概念。大家可以花一點完整的時間,好好瞭解如何吃得健康、遠離疾病。 取得連結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有感 8月 06, 2010 台大周邊民宅的門聯都頗有意思,時常能反應屋主寫者的胸懷。 昨天看到一副印象深刻的:「芝蘭自啟山川秀,松柏長留天地春。」網上查了一下,是常用的對句。都說對文本的解釋,會適時反應讀者心之所慮。 喜歡這兩句話,自解:有所追尋的人,自會開啟一番人生秀麗之景;而身邊所能仰望、尊敬之人,一如松柏,是天地間的希望。 大貓的領會則是:一如工筆,一如潑墨。是以我比較喜歡前句,她愛後者。 想起一位長輩提過,真正能服眾者,不是以口宣傳的知識,如何了得,卻是待人處事的言行,有讓人敬佩、喜愛處,進而心生接近、學習之意。這才是真正的儒者──一種生活態度與方式。論語有言:「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能實踐此意涵者,稀矣。 學文之人,若無悲天憫人的襟厚,若無漸進積累的絲細,如胡適先生時常說的「勤謹和緩」。過於急進、貪得的功利之心,終究算計的不是真正的自利,卻是傷人害己、不顧公益的私利──不過是一短線炒作。 →閱讀更多
狀態 12月 28, 2017 遊盟有件文宣品得做,拖了二週,想著今晚要打開電腦把素材找出來,卻邊刷牙邊想著你,哭了起來。這陣子,只是循規蹈矩地生活著,上班下班,只讓工作煩心,有空就煮好一餐飯,完成生活中各種瑣事,照看著身邊並不快樂的靈魂。那是極度忙碌過後的喘息,但自從你走了,心中某個空虛涼沁的團塊似乎又長大了,生活的姿態更低 — — 被迫更貼近地面,各種意義的灰頭土臉。 本來就是一個有著哀傷本質的人,總能在最平靜歡樂的時刻,想起現實真切的一切。衝擊總是過了一陣子、浸潤生活後,才凝結成時不時的淚。 想你,也想你們,那些給過我愛卻消失無蹤的人們 — — 此刻,我什麼都給不出來。 李志,梵高先生 誰的父親死了 請你告訴我如何悲傷 誰的愛人走了 請你告訴我如何遺忘 我們生來就是孤獨 我們生來就是孤單 不管你擁有什麼 我們生來就是孤獨 讓我再看你一眼 星空和黑夜 西去而旋轉的飛鳥 我們生來就是孤獨*** →閱讀更多
連結世代 4月 15, 2017 (以後發文會 同步於 Medium ,手機 App 有自動推播,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玩 :)) 今天看到多多這篇貼文,頗多感慨。 很多生活中經歷過的文化現場,經過時間沖刷,往往只活在口耳相傳裡,特別是非正規、遊走體制外。 昨天遊盟開會,才跟 96 年生的大學生介紹「一破一立」的 破報 ,當年生猛有力的街報,聚集了一群左派實踐者與觀察者,串連全台活動現場,在智慧手機還不普及的年代,每週去女巫店或地下社會等免費派報點拿一份破報,瀏覽各種音樂與展演 Live 活動,也造訪不少有意思的現場。 破報發行的 1994~2014 年,中間的輝煌時代正是我求學啟蒙的黃金十年;同時也是二岸交流相對活絡、開放的年代,那時破報上有不少精彩的人物訪談、區域性交流。(過去在樂多的舊網誌, 還有一些留存 ) 前幾天收到中國朋友送來結婚的電子請柬,520 即將在上海完婚。照片裡二人看來情意綿長,很精神的樣子。 精神,那年中國社會裡迴盪著的氣氛。 十多年前一個人到上海自助,溽暑盛夏,每天看著每個人拎著一大罐茶葉喝;極少冷氣,地鐵也無;大學生都早睡早起的作息,活動量大食量也是。那年多虧她的熱情,我們因 PChome 報台文字,萍水相逢,就這麼住著走著好幾天。當時她們是復旦大學學生,年輕人很容易就玩在一塊,大家一起看被禁的地下書、小電影,聽清朗憂鬱的校園民歌,走藝術倉庫與大大小小的書店。回頭看,2000–2010 年的二岸,比現在開放、自由許多,特別中國沿海城市,經濟發展帶動更多生活生命的慾望、與對台灣的好奇。 如今二岸在政治與經濟上有許多轉變,我們各自也經歷著不同的人生風景 — — 迷惑摸索、挫敗失望,事業的感情的,或勇敢或蟄伏;但有些感情,簡單綿長,人事浮沈裡,青春真摯。 要重現某一段當代的氛圍與各種細節造成的影響,很難,也是讀史之人的挑戰,只能在文本文物裡,盡力貼近真實,尋求一個精準的切入點。 抵抗遺忘,只能不斷說、不斷寫,和年輕、年長一輩的知識嫁接得不斷進行 — — 即便每個人在當下因知識、經濟而不同;在時間縱軸上,浸染在不同的文化與規訓強度之中;在空間上,有無比寬闊紛雜的食物、氣候、在地脈絡而造就 — — 透過異質化的生活經驗,彼此摩擦也豐富。 歷史的進行未必直線進步,雖然我們總樂觀熱情地注視著身邊人,期待也珍惜時間之 →閱讀更多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