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漢斯.韋格納(Hans J. Wegner)百年特展 – 啟發
看到朋友轉貼展覽訊息如下:
- 報導網址:http://www.scandinaviandesign.com/hans-j-wegner-100-years-anniversary-exhibition-taiwan/
- 展覽主題:
HANS J. WEGNER 100 YEAR ANNIVERSARY EXHIBITION-INSPIRATION
漢斯.韋格納 百年特展 – 啟 發 - 展覽日期 2014年11月11日 – 2014年12月8日
- 展覽時間 週一至週四 10:00 – 19:00 週五至週日 10:00 – 21:00
- 展覽票價 FREE 免費入場 展覽場地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西二館
▲▲▲
(舊文網址)
※所有圖片點擊,均可得大圖。(更多照片)
再次託 lika 的福,母親節不煩叨擾,把我拎回家,不但享受了熱鬧豐盛的午晚餐,也有機會去一趟懷德居。「懷德居家具知識館暨木工實驗學校」是林東陽教授退休後,因緣際會,集眾人之力的幫忙,修建祖厝成立的。今天因為節日,沒能參觀木工作場,只在知識館打掃、翻看一番。午後和林教授聊了很多,與自己近來的疑惑與感觸,不無相關。林教授退休後這項回饋鄉里的義舉,讓我想起費孝通在《鄉土重建》中談到的「鄉土復原論」。
費老說道:傳統中國農村社會所賴以維持的價值體系、制度和人才,數百年來因為種種政經社會文化的因素,如同土壤被損蝕沖洗。洗去的是養分,留下來的是貧、病、壓迫及痛苦,連最基本的「黎民不饑不寒」的小康水準亦不可得。過去,在「落葉歸根」的概念下,人才的有機循環,維繫著中國農村的生命;但到了現代,「鄉土培植出來的人已不復為鄉土所用」。鄉村培養出來的學生到城市求學,但他所學得的知識卻不能被應用於農村的發展,最後變成新的寄生階層。農村人才不斷流失,結果增進生產的目的沒達到,反而變成農村社會的負擔。鄉土復員的目的即在於重建都市與鄉村之間的橋樑,恢復有機循環的鏈帶,避免鄉土社會被損蝕沖洗,以致產生癱瘓的惡果。
當然,現代不論大陸或臺灣的農村,所謂知識不能應用於發展的狀況,已改善不少。而用現代的語彙來說,某部分頗似「社區營造」的概念。非常希望老來的自己,也有這份能力與氣力,為家鄉或城鄉差距較大的地方,貢獻一份心力。
於是一整個下午精神飽滿地渡過。雖然自己是設計的門外漢,但翻著奧村昭雄的《樹から生まれる家具》和 Sharon Leece 的 China Modern,很容易感知一把椅子或一處室內整體設計,從原料、做工、人體工學的測量平衡,到現代傳統之間的技藝平衡與氛圍美感,都是文化的積澱與展現。一把設計精良的椅子,本身就展現出細緻、巧思與無以言喻的美感和存在感。
如果大家有空,願意造訪台北縣與桃園縣山區近郊的這處家具知識館,請如官網所言,事先打電話預約。林教授本人也親自維護著官網,上面有非常多的相關知識與資訊。此外,最新一期的 GQ 雜誌也將刊出 The Chair (下圖甘乃迪的座椅)精彩專訪,請留意!
◇◇◇
森林之子創設家具圖書館
◎行政院新聞局 周孝萱 報導(圖片為我所加)
其他人一退休就打算去高爾夫球場報到,或者是與鄰居喝茶吃飯,林東陽卻決定要創設一間家具圖書館。全世界這樣的圖書館很少,林卻於2004年十二月在台北縣一處名為嘉寶的小地方成立了「懷德居家具知識館」。
在此前一年,林才從教了廿四年家具設計的台北科技大學退休。他不願看到長年累月所蒐集的書籍、海報及模型散置各處,於是建議學校當局找出一個空間,將這些東西和過去一些學生及校友們的得獎佳作一併展示。
學校當時的淡然回應,對現在的林東陽看來倒覺慶幸,「否則的話,這些珍藏也許就會棄置在學校裡頭不知哪個黯淡的角落,而我也不可能自行創立這家知識館。」
去過嘉寶村看過知識館這棟兩層樓結構體的訪客,都會把它誤認為一棟位於半山腰的別墅。當你一走進時,卻發現像是走入傳統仕紳的起居室:林先生父親的書法還掛在牆上,典雅的木製家具妝點着整個客廳。
越過了客廳,林教授以盆栽、原木桌椅置於開敞的天井之中。天井的左手邊就是圖書館了。在這裡,他將購自德國「Vitra 設計博物館」以6:1比例打造的名椅模型,以及個人收藏的精品公開陳列。圖書館內的四周也展示著各型照片及海報,說明著有史以來的家具樣例,從古埃及的摺椅到廿一世紀的丹麥經典名椅都包括在內。既然林將之取名為「知識館」而非「博物館」,館內藏有超過一千冊以上有關家具的中外文書籍,也就不足為奇了。
該知識館還設有一會議室,備有捲動螢幕及單槍投影機,另外林東陽第二階段木工教室的夢想,也將於2006年底完成。其實整個木工教室的籌建,是經過與家族成員一番漫長的討論,這個原本是豬圈現正改建中的位址,產權雖屬家族共有,但上一代即已分區使用。目前這間木工教室尚未完工,不過聞風報名,使得百坪工場,但每次祇招收16位學員,很快就額滿了。
林表示,所有訓練課程將開放給任何對家具設計及木工方面有興趣的人士。屆時一位來自台東阿美族的木工菁英森平房及另外兩位曾獲國內外大獎的學生林彥志和郭子榮,也將協助他來擔任訓練課程。
除此,林彥志也協助林教授製作知識館裡的家具,他一直懷念不用夾板及鐵釘,以原木製作家具的感覺,他表示:「我就是喜愛原木的觸感。」
張文信是一位在台北執業的室內設計師,他對懷德居製作的家具,提出他個人的評價,他認為:「通常原木的作品很難使木紋對稱,但懷德居的家具木紋,直紋就是直紋,紋路的處理總是十分完美。」
木工教室的所有機器設備,全是由林東陽的產業界好友捐贈,同時他們也提供知識館大部分的捐款,但資金缺口部分還是得由林自己吸收,即便如此,知識館並未收取門票,只是為了維持環境品質,他希望訪客能事先預約。
林自己形容他個人在財務上的捐輸只是一份義務,「我覺得我已經十分幸運,一個茶農之子,居然有機會出國念書,還能走到今天的境況。所以我認為我對台灣人民有所虧欠,我要為此回報。」
嘉寶這個小村落位於台北縣的一個茶山上,俯瞰桃園中正國際機場,也就是林東陽和他六位兄長的出生地。生於如此的窮鄉僻壤,大多數的孩子們在小學畢業後,就只能跟著父母下田。林則十分幸運,也有才華,才能考進師大附中就讀。
接著他從台中的中興大學森林系畢業,並繼續前往美國北卡羅萊那州政府所在地─萊禮市(Raleigh)的北卡州大「家具製造與經營學程」深造,離此不遠正是全世界著名的家具之都 – High Point。後來他又再獲政府補助在同一學校攻讀博士學位。
知識館正是倣效北卡羅萊納州高點市的家具圖書館的理念而創建,用以「增進家具知識」並成為一研究木工之處所。他希望懷德居能夠成為一處「家具的知識平台」以提昇台灣的生活品質。它不僅扮演了圖書館的角色,提供工匠製作優質家具的資訊來源,也要成為他與友人聊天的雅室,以及成為能夠傳承經驗製作頂級家具的工作室。
「我注意到業界中,室內設計師少有木作的經驗,工匠卻又缺乏美學的教育素養。」他觀察到許多家具業者都以高超的技藝抄襲歐洲的設計,但原創力才是超越的關鍵,而這卻須要藉由改變教育方式來著手。
林東陽引用一位十九世紀德國林學大師柯塔﹝Heinrich Cotta, 1763-1844﹞的話,認為他自己就是柯塔所自述的「森林之子」,他在懷德居的網頁上提及「我的出生便決定了我的職業」,「我也有一個夢,希望我的同胞們將不再以他們的豐裕物質作為社會地位的表徵,但他們卻會以所擁有的家具來彰顯品味。」
在此同時,知識館的存在,也使外界更留意到他的家鄉,去年十二月廿五日,為了慶祝成立一週年,他邀請甘蔗園四重奏演出,以娛嘉賓及家具業的友朋們。林東陽憶述著:「我們在網頁上公開發出邀請,最後竟然有超過八十位朋友出現。」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