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介] 程抱一,《天一言》
他提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無限的傳統概念,讓我想起在二元對立的思想模型之外,所謂的三限象生。
另外,他的人生經歷亦頗曲折,19歲拿了獎學金到巴黎後,不久中國陷於戰亂,遂無家可歸。雖然取得外語教師的資格,卻是無錢無援。因為家中無暖氣,冬天太冷,給女兒落下病根,是他至今愧疚的。他說,在法國的頭十年,徬徨度日,四十歲才領到人生第一份薪水。
但他也成為巴黎東方語文學院的第一位華人教授。維基上的介紹寫著:「程抱一被選為法蘭西學術院(Académie française)院士,法蘭西學術院僅有40名終身院士,程抱一是其中第一位,也是迄今為止的唯一一位亞裔院士,授予他的佩劍柄上鐫刻著文天祥《正氣歌》的第一句『天地有正氣』。」
作為一位語言學、詩歌與藝術研究者,我想他的小說是非常值得一讀、有豐富思想資源的。
中文版自序
程抱一這裡呈獻給讀者的是一部小說。小說麼?該是什麼長篇的臆造或虛構了。並不。因為自首頁至末頁,透露於本書字裡行間的均是活過的肉身體驗和心靈感應。那麼,該是什麼紀實性質或自傳性的文字了?又不。因為那些肉身和心靈感應並不只限於某某同一個人的經歷,就是說,並非絕對只曾由同一個人去活過。它們來源多端,然而經由交錯、綜合、凝聚、轉換之後,終於被化入一個真實的主要人物 ——不用說,也化入其他人物——的生命裡,最後形成其獨特的命運。是的,在深淵彼端,那滋生於人間的種種,總得有那麼個獨特的靈魂——也許更破損,也許更傷痛——去收納,去消融,去提升成拒絕飄散為飛塵的話語,再向人間道出。這就該是那種由主要人物自敘的第一人稱小說了。
讀者可能已經了解:這裡所說的小說,不僅按照通常的理解,而是如同法國作家普魯斯特所設想的。他撰寫《追憶似水年華》時一再表示:「真正的生命是再活過的生命。而那再活過的生命是由記憶語言之再創造而獲得的。」不用說,乍看起來,沒有比現場活著的生命更真實的了。然而那真實只是表層的、片面的。因為現場人物被捲入事件,急切應付當前,無閒暇亦無距離使他得以透徹地去捉握全面的關係,以及更深遠的牽連與蘊藏。更何況,在意識的思與行之下尚攤開那難以探測的潛意識層。可是,不接受讓生命無端流逝的人,總能以記憶的反思和更上一層樓的觀照去追溯一切。在追溯中,如果他不止於戰戰兢兢地覓回一些表層細節,而學會在其間參入其他具啟示性的因素,那真正的生命乃會以更豐盛、更深沉、更具涵義的方式顯示出來。不是麼?人的命運固然脆弱無比,卻也發生了奇蹟:他創造了一個工具:語言,使他得以抗拒失落,抗拒摧毀,使他得以在某種程度上承托出比真實更真實的真實,包括所有完成了的、幻滅了的、夢想過的、尋索過的。看,大難之後,在荒原腐屍之間依然蜿蜒著那並未滅跡的心路歷程。
心路歷程!這個久違了的詞,今天還有誰敢再用它呢?這個人類進程中何時曾被發揚過的意念——在《楚辭》中,在曹賦中,在《紅樓夢》中?在但丁的《神曲》中,在彌爾頓的《失樂園》中,在喬依斯的《尤利西斯》中?——今天確乎顯得過時、甚至可笑了。在這片動盪而裂開的難土上,從此何來空間 陳心路,何來時間延展歷程?我說難土,普遍是指我們這個共同賴以生存的大地。然而倘若回到本書,則特指那個自名為「中」的國度,讀者既然唸此中文譯本,對那個國度該不會陌生的了。
我們之中有誰,自從投身、長大在那片土上以後,得以忘懷其河山之錦繡無邊呢?有誰不曾聆賞其「千里鶯啼綠映紅」,領略其「秋水與長天一色」,傾心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會心於「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可是我們之中又有誰不曾為那片土上回環不斷的大苦大難而困惑,而震驚那互古未絕的頻頻天災,那比天災更為慘烈的人禍。那值得自負的悠久文化卻五千年未能帶來一次持續數十年的平安和諧。歷史的深遠,當代的深淵,不可思議的黑暗、專橫、殘暴、荒謬:無盡的欺騙、冤屈;無底的迫害、酷刑……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愁,莫知我哀!」就只這樣槁木式地嘆息了麼?就只這樣死灰式地吞聲了麼。不盡然吧。從萬千數不清的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群間,漫起了形象,脆弱然而執著的形象,平凡卻又獨特的形象。他們有血有肉地活過,刻骨銘心地活過。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件真切地發生過;而面對事件他們的所作所為亦真切地作為過。面對生命與創造之大奧,他們儘管卑微,也不懈地發掘過、探求過、質問過;儘管無聲,也在苦戀之盡端,拯救了人性,拯救了尊嚴。那生命與創造之大奧終於得到解答了麼?這可能不重要。那解答可能正是那些心路歷程本身,無論那歷程是悲劇的,抑或是超脫的。
然而,親愛的讀者,你也可能真心地遺忘了那些原生的飢渴與想望,真心地認為如此歷程未曾有過。那麼,悄悄把這本書擱置一邊吧。也許它畢竟是為未來世紀的人寫的。那時也許會有人以更寬容更平允的心境來翻閱它。也許他們會驚訝地發現,在這個時代的這角地域上,竟曾有過那樣激情的人物以那樣激越的方式步過了人間。
二○○○年十一月七日,巴黎
作者/譯者/編者.簡介
程抱一,本名程紀賢,一九二九年出生於江西省南昌市的一個書香世家。一九四九年獲得獎學金至巴黎留學,此後即定居法國。歷經巴黎大學和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的求學及研究工作後,他於一九七一年起,先在巴黎第七大學任教,後在巴黎東方語文學院擔任專任教授。 程抱一於一九七一年入法國籍,亦在是年和法國大出版社SEUIL簽約,寫中國詩學研究,而開始轉以法文寫作,對中國文字及文學藝術的譯介不遺餘力。歷年以FRANCOIS CHENG的名字出版法文著作;其《中國詩語言研究》和《中國畫語言研究》(《虛與實》)在初版二十年後,重新翻譯全部收錄的二百首詩,於1990年代中期列為永久保存類,以普及袖珍本發行,至今為坊間珍本。其他畫冊評傳與詩集有1980年的《夢想的空間──千年的中國水墨畫》,一九八六年的《朱耷──筆劃的天才》,1989年的《關於樹木與岩石》,同年的《氣與神》,1990年《水源與雲之間》,1993年的《生命的季節》,1998年的小說《天一言》,以及畫評《石濤──世界的滋味》、詩集《雙歌》2000年的花鳥畫評《歌聲來處》。他的中文著作主要有詩學導引《和亞丁談法國詩》、《和亞丁談里爾克》,以及翻譯評介亨利˙米修詩作《夜動》的中法文對照本。 《天一言》於一九九八年九月由巴黎阿爾賓˙米歇爾出版社(ALBIN MICHEL)出版,獲得當年費明娜文學獎後銷路更是直線上升,三個月內達到二十多萬本,現已授權八種語文翻譯本:希臘文、義大利文、荷蘭文、德文、英文(美國)、西班牙文、中文(台灣)、韓文。 喜愛中國藝術文化的法國總統席哈克,曾寫過數封信給程抱一,尊稱他「大師」,並親自表揚他「在法國文化上的建樹」,於1999年6月30日頒贈榮譽騎士勳章。
另外,他的人生經歷亦頗曲折,19歲拿了獎學金到巴黎後,不久中國陷於戰亂,遂無家可歸。雖然取得外語教師的資格,卻是無錢無援。因為家中無暖氣,冬天太冷,給女兒落下病根,是他至今愧疚的。他說,在法國的頭十年,徬徨度日,四十歲才領到人生第一份薪水。
但他也成為巴黎東方語文學院的第一位華人教授。維基上的介紹寫著:「程抱一被選為法蘭西學術院(Académie française)院士,法蘭西學術院僅有40名終身院士,程抱一是其中第一位,也是迄今為止的唯一一位亞裔院士,授予他的佩劍柄上鐫刻著文天祥《正氣歌》的第一句『天地有正氣』。」
作為一位語言學、詩歌與藝術研究者,我想他的小說是非常值得一讀、有豐富思想資源的。
中文版自序
程抱一這裡呈獻給讀者的是一部小說。小說麼?該是什麼長篇的臆造或虛構了。並不。因為自首頁至末頁,透露於本書字裡行間的均是活過的肉身體驗和心靈感應。那麼,該是什麼紀實性質或自傳性的文字了?又不。因為那些肉身和心靈感應並不只限於某某同一個人的經歷,就是說,並非絕對只曾由同一個人去活過。它們來源多端,然而經由交錯、綜合、凝聚、轉換之後,終於被化入一個真實的主要人物 ——不用說,也化入其他人物——的生命裡,最後形成其獨特的命運。是的,在深淵彼端,那滋生於人間的種種,總得有那麼個獨特的靈魂——也許更破損,也許更傷痛——去收納,去消融,去提升成拒絕飄散為飛塵的話語,再向人間道出。這就該是那種由主要人物自敘的第一人稱小說了。
讀者可能已經了解:這裡所說的小說,不僅按照通常的理解,而是如同法國作家普魯斯特所設想的。他撰寫《追憶似水年華》時一再表示:「真正的生命是再活過的生命。而那再活過的生命是由記憶語言之再創造而獲得的。」不用說,乍看起來,沒有比現場活著的生命更真實的了。然而那真實只是表層的、片面的。因為現場人物被捲入事件,急切應付當前,無閒暇亦無距離使他得以透徹地去捉握全面的關係,以及更深遠的牽連與蘊藏。更何況,在意識的思與行之下尚攤開那難以探測的潛意識層。可是,不接受讓生命無端流逝的人,總能以記憶的反思和更上一層樓的觀照去追溯一切。在追溯中,如果他不止於戰戰兢兢地覓回一些表層細節,而學會在其間參入其他具啟示性的因素,那真正的生命乃會以更豐盛、更深沉、更具涵義的方式顯示出來。不是麼?人的命運固然脆弱無比,卻也發生了奇蹟:他創造了一個工具:語言,使他得以抗拒失落,抗拒摧毀,使他得以在某種程度上承托出比真實更真實的真實,包括所有完成了的、幻滅了的、夢想過的、尋索過的。看,大難之後,在荒原腐屍之間依然蜿蜒著那並未滅跡的心路歷程。
心路歷程!這個久違了的詞,今天還有誰敢再用它呢?這個人類進程中何時曾被發揚過的意念——在《楚辭》中,在曹賦中,在《紅樓夢》中?在但丁的《神曲》中,在彌爾頓的《失樂園》中,在喬依斯的《尤利西斯》中?——今天確乎顯得過時、甚至可笑了。在這片動盪而裂開的難土上,從此何來空間 陳心路,何來時間延展歷程?我說難土,普遍是指我們這個共同賴以生存的大地。然而倘若回到本書,則特指那個自名為「中」的國度,讀者既然唸此中文譯本,對那個國度該不會陌生的了。
我們之中有誰,自從投身、長大在那片土上以後,得以忘懷其河山之錦繡無邊呢?有誰不曾聆賞其「千里鶯啼綠映紅」,領略其「秋水與長天一色」,傾心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會心於「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可是我們之中又有誰不曾為那片土上回環不斷的大苦大難而困惑,而震驚那互古未絕的頻頻天災,那比天災更為慘烈的人禍。那值得自負的悠久文化卻五千年未能帶來一次持續數十年的平安和諧。歷史的深遠,當代的深淵,不可思議的黑暗、專橫、殘暴、荒謬:無盡的欺騙、冤屈;無底的迫害、酷刑……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愁,莫知我哀!」就只這樣槁木式地嘆息了麼?就只這樣死灰式地吞聲了麼。不盡然吧。從萬千數不清的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群間,漫起了形象,脆弱然而執著的形象,平凡卻又獨特的形象。他們有血有肉地活過,刻骨銘心地活過。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件真切地發生過;而面對事件他們的所作所為亦真切地作為過。面對生命與創造之大奧,他們儘管卑微,也不懈地發掘過、探求過、質問過;儘管無聲,也在苦戀之盡端,拯救了人性,拯救了尊嚴。那生命與創造之大奧終於得到解答了麼?這可能不重要。那解答可能正是那些心路歷程本身,無論那歷程是悲劇的,抑或是超脫的。
然而,親愛的讀者,你也可能真心地遺忘了那些原生的飢渴與想望,真心地認為如此歷程未曾有過。那麼,悄悄把這本書擱置一邊吧。也許它畢竟是為未來世紀的人寫的。那時也許會有人以更寬容更平允的心境來翻閱它。也許他們會驚訝地發現,在這個時代的這角地域上,竟曾有過那樣激情的人物以那樣激越的方式步過了人間。
二○○○年十一月七日,巴黎
作者/譯者/編者.簡介
程抱一,本名程紀賢,一九二九年出生於江西省南昌市的一個書香世家。一九四九年獲得獎學金至巴黎留學,此後即定居法國。歷經巴黎大學和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的求學及研究工作後,他於一九七一年起,先在巴黎第七大學任教,後在巴黎東方語文學院擔任專任教授。 程抱一於一九七一年入法國籍,亦在是年和法國大出版社SEUIL簽約,寫中國詩學研究,而開始轉以法文寫作,對中國文字及文學藝術的譯介不遺餘力。歷年以FRANCOIS CHENG的名字出版法文著作;其《中國詩語言研究》和《中國畫語言研究》(《虛與實》)在初版二十年後,重新翻譯全部收錄的二百首詩,於1990年代中期列為永久保存類,以普及袖珍本發行,至今為坊間珍本。其他畫冊評傳與詩集有1980年的《夢想的空間──千年的中國水墨畫》,一九八六年的《朱耷──筆劃的天才》,1989年的《關於樹木與岩石》,同年的《氣與神》,1990年《水源與雲之間》,1993年的《生命的季節》,1998年的小說《天一言》,以及畫評《石濤──世界的滋味》、詩集《雙歌》2000年的花鳥畫評《歌聲來處》。他的中文著作主要有詩學導引《和亞丁談法國詩》、《和亞丁談里爾克》,以及翻譯評介亨利˙米修詩作《夜動》的中法文對照本。 《天一言》於一九九八年九月由巴黎阿爾賓˙米歇爾出版社(ALBIN MICHEL)出版,獲得當年費明娜文學獎後銷路更是直線上升,三個月內達到二十多萬本,現已授權八種語文翻譯本:希臘文、義大利文、荷蘭文、德文、英文(美國)、西班牙文、中文(台灣)、韓文。 喜愛中國藝術文化的法國總統席哈克,曾寫過數封信給程抱一,尊稱他「大師」,並親自表揚他「在法國文化上的建樹」,於1999年6月30日頒贈榮譽騎士勳章。
留言
張貼留言